起底氢燃料,先导王燕清:中国没找到发力点

高工锂电网
2015/4/29 17:02:46

自日本丰田Mirai量产以来,氢燃料汽车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探讨到底是锂离子动力电池还是燃料电池更适合作为汽车动力源,的确很有必要。


在笔者看来,燃料电池已经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但其技术还不是很完美,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氢的制取、储存和运输。


关于氢的制取,现在较为靠谱的办法是通过光伏电站的电来电解水得到,而这成本显然不低。而氢对钢等金属会反应发生“氢脆”现象,这加大了氢气的液化储存运输难度。


随着研发进程的加快,如果上述瓶颈问题都能获得突破的话,笔者认为燃料电池用于动力电池还是很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


值得注意的是,将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还面临着成本过高、加氢站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也注定了氢燃料汽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为什么美日德的车企还在氢燃料汽车上发力角逐,这些国家政府也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是因为燃料电池尚有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不是一般公司的研发力量所能承受的。美日德的企业一直在持续研究燃料电池,有了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笔者去德国看过几次燃料电池的展会,发现他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产业链。


如今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各国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为了抢占能源制高点,也促进本国环保问题的改善,政府大力支持零污染排放的氢燃料汽车显然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及车企对待氢燃料汽车的态度显得较为冷淡。就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显得薄弱许多。


笔者认为,现在中国的动力锂电池发展得还不错,虽然其还存在能量密度不高、循环寿命低、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但这些问题还不致于影响其推动电动汽车跑起来,所以中国选择了目前看来比较有把握的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按照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发展轨迹来看,目前其仍处在向上爬升的阶段,而且这爬升的速度还挺快。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将延续过去一年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预计今年销量将突破20万辆;动力锂电池迎来新一轮的扩产期,产能将超过200亿WH,同比增长179%。很显然,在不久的将来,动力锂电池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


此时让中国车企分散精力去开发氢燃料汽车,似乎也不太合乎实际。不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事不足以谋一时”,中国若忽视氢燃料汽车,未来恐怕将会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笔者担心的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发力点。


温馨提示
本内容仅供佐思产研会员浏览
1.还没有注册?请 
2.如果已注册,请 
3.点击查看会员服务简介
会员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验证码
温馨提示
您的付费会员已过期,请参照以下方式进行付费。
400-009-0050
reportservice@okokok.com.cn
chengyi

评论成功

2005-2015 版权所有(c) 佐思信息 京ICP备05069564号-4
全国服务热线:400-009-0050北京:010-82863481上海:021-6487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