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高德: 推出LBS+开放平台

3sNews
2015/4/13 15:23:18


为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期间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两件事令互联网公司喜闻乐见。


一是肯定了O2O服务的价值,“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二是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既出,创业乐土浮现,也为不同的企业带去了不同的机会。


高德发起了“LBS+”


高德在4月9日顺势推出“LBS+”开放平台,既是对去年10月所推出的“Smart   LBS”开放平台方案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也应景了O2O和“互联网+”,紧系时代潮流,服务于对地理位置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有需求的开发者群体。对于三年不考虑商业化的高德公司而言,“LBS+”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


在高德LBS开放平台总经理魏凯明看来,无论是线上和线下的连接,还是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无不涉及虚拟空间对真实世界的映射。连接这种映射的关键环节,就是LBS。


在“LBS+”中,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服务能力被定义为了三个方面。


第一,高德开放平台会继续提供Smart  LBS中的互联网地图基础服务和各类基本的移动端LBS开发工具,支持从HTML5程序到Native  App,以及智能硬件的空间应用服务开发。


第二,作为一个位置大数据分析平台,高德观景台则提供了一系列现成、可筛查的大数据观察和分析成果。这是基于高德海量用户实时定位请求后,所呈现的关于用户数量、位置、业务热度的地区分析报告。这些数据开放出来后,无论是在商业还是非商业领域,都能为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专注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开发者,可以调查从下午5点到晚上9点的位置大数据,了解这一时段人们在工作结束以后的活动规律,并据此推出更精准的服务。


第三,位置的云计算,高德通过云图服务,让基础的地理位置数据与开发者自身所持有的行业数据或业务数据结合,通过在线存储、管理、分析等云端功能,“渲染”自己的服务地图或业务地图。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打车、O2O派单等,高德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模板化的业务算法。这减少了开发者编写程序的负担,让业务更高效地在云图中运转起来。


魏凯明表示,推出“LBS+”意在进一步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并为时下的创业热点带去更全面的支持。


谁是位置服务的受益者?


作为“LBS+”的应用者,上线仅半年即获得百万美金A轮投资的上门推拿O2O服务功夫熊,其对位置服务的“刚需”在于对顾客和按摩师的精准定位,线路的准确规划和相关避堵方案,以确保了按摩师能按时抵达客户的所在地。


神州租车平台目前与高德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其中神州租车平台下的专车服务,一方面使用了高德开放平台所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以及借鉴高德的专车计费算法,而双方的另一个尝试,是根据人流热度数据,告知专车司机驶往何处可以提高接单率,减少甚至避免空驶现象。神州租车CEO兼CTO刘亚霄认为,大数据已经开始为智能交通出行提供可靠且重要的依据。


同样,智能硬件产品亿航无人机,也在和高德共同探索“LBS+无人机”的智能操控理念。例如跟随移动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自动跟随、自动返航、体感飞行等多种玩法。虽然无人机始终没能在国内市场完全普及,但亿航的战略合作总监李智源认为,简便的无人机操作方法,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挖掘和探索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在《穹顶之下》中被曝光出来的由环保公益组织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App“蔚蓝地图”,已经通过与地图平台的融合,解决了污染源的可视化问题。其中,一些中、大型的工厂以小时为单位定期向监管部门回传的数据,也通过IPE将这些动态化的数据,存储到高德云图中,实现数据在空间平台下的实时监控。IPE的一位负责人沈苏南表示,环保信息平台蔚蓝地图也能让广大群众基于网络和位置服务能力,上报污染现象,从而更好地以大众视角推动环保事业。


魏凯明提到:高德已经分为了看得见的高德和看不见的高德。所谓看得见的高德,是指面向大众的高德地图导航的相关产品,它能为用户直接所用,也能产生大数据价值。而所谓看不见的高德,是指所有“LBS+”开放平台之下的LBS产品,它们覆盖了更广大的用户群体。比如同为阿里系产品的新浪微博,以及众多细分垂直的服务,所有这些产品也是位置大数据的来源。因此,体系之下,每一个产品、每一个人都是位置服务生态的内容贡献者,更是受益者。


温馨提示
本内容仅供佐思产研会员浏览
1.还没有注册?请 
2.如果已注册,请 
3.点击查看会员服务简介
会员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验证码
温馨提示
您的付费会员已过期,请参照以下方式进行付费。
400-009-0050
reportservice@okokok.com.cn
chendan

评论成功

2005- 版权所有(c) 佐思产研 京ICP备05069564号-7
北京:010-82863481上海:021-64871266